学院、研究院 | 联系人 | 邮箱 | 联系电话 | 操作 |
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 | 孙老师 | ai.hr@nju.edu.cn | +86 13262203662 | |
智能软件与工程学院 | 石老师 | shihui@nju.edu.cn | +86 18551760069 | |
集成电路学院 | 黄老师 | jhhuang@nju.edu.cn | +86 15895863368 | |
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 | 王老师 | wangdazhong@nju.edu.cn | +86 18101956837 | |
环境与健康研究院 | 瞿老师 | xiaoleiqu@nju.edu.cn | +86 13951013751 | |
深空探测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 郭老师 | guoyan@nju.edu.cn | +025 89681240 | |
功能材料与智能制造研究院 | 王老师 | xiaomanw@nju.edu.cn | +025 89684668 | |
绿色化学与工程研究院 | 胡老师 | huxb@nju.edu.cn | +025 89683747 | |
彭老师 | fengpeng@nju.edu.cn | +025 89683747 | ||
全球人文研究院 | 刘老师 | leticialiu@163.com | +86 18651807668 | |
褚老师 | cy2016art@nju.edu.cn | +86 13952005775 | ||
现代药学与工程研究院 | 张老师 | zhangtz@nju.edu.cn | +051268788888 | 查看详情 | 立即申请 |
考古文博与中华文明研究院 | 王老师 | wangmin@nju.edu.cn | +02589687150 | |
人才政策咨询:苏州校区人才人事部0512-68768888、025-89681766 |
学科介绍
南京大学计算机学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计算机学科之一,长期以来学科整体水平始终处于国内前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入选江苏省重点学科/优势学科;软件工程、机器学习等学科方向在与国际同台竞争中形成了特色与优势,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近十五年连续三次在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获评优秀、名列计算机领域第一。
学院介绍
南京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是南京大学在苏州校区首批建设的学院之一。在人工智能及其相关产业正在带动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背景下,学院将依据南京大学对于各校区同等标准、错位发展的指导意见,依托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和南京大学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力建设符号主义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知识表示和处理、认知科学与类脑智能等前沿方向。同时,结合南京大学苏州校区新工科的办学特色,强调多学科交叉融合。
岗位设置
面向全球招聘智能科学领域一流领军人才及青年拔尖创新人才。拟招聘长聘教授、准聘/长聘副教授、助理教授5-8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一)智能科学基础理论
(二)智能科学模型算法
(三)智能科学系统应用
学科介绍
南京大学计算机学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计算机学科之一,长期以来学科整体水平始终处于国内前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入选江苏省重点学科/优势学科;软件工程、机器学习等学科方向在与国际同台竞争中形成了特色与优势,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近十五年连续三次在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获评优秀、名列计算机领域第一。
学院介绍
南京大学智能软件与工程学院是南京大学在苏州校区首批建设的学院之一,以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培养创新性人才、发展与创立新一代智能软件工程方法与技术体系为目标,按照创新发展与特色发展相结合的思路,通过智能化软件创新型人才培养满足国家提升关键软件创新与供给能力的需求,推动国家软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学院将发挥南京大学计算机学科优势、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平台优势、国家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人才培养基地优势,结合苏州先进软件产业发展需求,建设以软件工程为基础、智能化软件为特色的新型学院。
岗位设置
依托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面向全球招聘软件领域一流领军人才及青年拔尖创新人才。拟招聘长聘教授、准聘/长聘副教授、助理教授5-8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一)软件工程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三)网络空间安全
学科介绍
南京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全国首批获批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学科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8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11人、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20人。2021年5月,获批建设“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2021年12月,入选“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2022年6月,获批江苏省集成电路先进制程工程技术联合实验室,是江苏省首批获批的建设单位。
学院介绍
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是南京大学在苏州校区首批建设的学院之一,以新获批的一级交叉学科“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为依托,以南京大学传统优势学科如物理、化学、材料、电子、信息科学等学科群为基础,以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为前期依托建设单位。重点建设包括(1)集成纳电子科学、(2)集成电路设计与设计自动化、(3)集成电路制造工程三个学科方向,分别致力于解决集成电路器件、设计及制造等相关核心环节的基础科学及工程问题,培养集成电路基础性人才、工程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及领军型人才,支撑和推动集成电路科学技术与产业的持续发展。
岗位设置
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拟面向全球招聘集成电路领域一流领军人才及青年拔尖创新人才。拟招聘长聘教授、准聘/长聘副教授、助理教授5-8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一)集成电路先进制程研究
(二)自旋电子学
(三)集成电路新材料、新器件研究
(四)高能效智能芯片设计
(五)芯片设计及测试自动化
(六)高速模拟电路
学科介绍
南京大学理论经济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学科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40人,其中南京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1人、国家教学名师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建有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智库培育单位“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国家文化部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是国家级2011计划“中国特色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的主要参与单位,并拥有两个“江苏决策咨询研究基地”。
学院介绍
南京大学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是南京大学在苏州校区首批建设的学院之一,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以培养数字经济高端复合人才、构建数字经济理论体系为目标,开展数字经济、数字金融、数字贸易及数字治理研究,着力建设经管、数智、统计、行为交叉融合的新文科。
岗位设置
依托南京大学理论经济学学科,面向全球招聘数字经济领域一流领军人才及青年拔尖人才。拟招聘领军人才若干名,准聘/长聘副教授、助理教授5-8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一)宏观经济学
(二)计量经济学
(三)行为与实验经济学
(四)数字产业组织
(五)数字金融与证券投资
(六)数字贸易
(七)机器学习及数据挖掘
(八)社会经济网络与复杂经济学
学科介绍
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历次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均名列前茅,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学科下设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规划与管理三个系(南京校区),以及环境与健康研究院(苏州校区)。2021年,南京大学地球与环境学科自然指数排名全球高校第一。
学科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88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17人、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25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部/科技部/江苏省/中石化协会创新群体或团队6个。建有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有机毒物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社会经济环境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和6个省部级平台、14个校地联合平台,并控股一家上市公司。
研究院介绍
南京大学环境与健康研究院作为南大苏州校区重点发展方向和首批建设的研究院,将打造面向“生态文明”需求,突破学科和专业边界,突显多学科交叉的科研、教学平台。研究院以跨界融合提升学科水平、服务国家/区域环境健康产业为目标,着力建设以健康为核心的多学科充分交叉融合的新学科。研究院下属环境公共健康科学中心、环境材料与生物技术前沿中心、区域环境质量与碳中和研究中心、智能环境中枢研究中心、绿色环保产业工程中心五大研究中心,以健康为核心,开展理论、技术、工程等多维度前沿研究。
岗位设置
依托南京大学环境与健康研究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面向全球招聘环境与健康领域的优秀人才。本次拟招聘长聘教授、准聘/长聘副教授、助理教授8-15名。拟聘岗位的研究方向包括:
(一)环境健康风险控制技术
(二)气候变化适应与应对技术
(三)碳核算与碳中和技术
(四)环境前沿生物技术与产品化
(五)污染物资源化技术与装备
(六)生态环境监测新技术与设备
(七)环境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
(八)环保装备模块化与标准化
学科介绍
南京大学天文学科是全国高校中历史最悠久、培养人才最多的天文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在国内高校天文学历次学科评估中名列前茅。学科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44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9人、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13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个,建有现代天文与天体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行星科学与深空探测实验室、江苏省高等学校“天文与空间科学实践教育中心”。
研究院介绍
南京大学深空探测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是南京大学在苏州校区首批建设的研究院之一。研究院面向空天科技领域国家重大需求和苏州航空航天产业发展需求,在行星科学和日地空间环境两个主要方向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研究,支撑我国深空探测事业可持续发展,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成为高水平的空间科学基础研究和高新探测技术研发的综合平台、深空探测领域有国际影响力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岗位设置
依托现代天文与天体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面向全球招聘深空探测科学与技术领域一流领军人才及青年拔尖创新人才。拟招聘长聘教授、准聘/长聘副教授、助理教授4-6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一)日地空间环境与空间天气研究
(二)太阳系天体和系外天体的探测和研究
(三)深空探测任务载荷和科学系统的研制
学科介绍
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学科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91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8人、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45人,建有江苏省功能材料设计原理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智能光传感与调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类)、江苏省光通信工程研究中心、激光与光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微波光子技术研究中心、储能材料与技术中心、环境材料与再生能源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加速器中心等多个科教平台;此外,学科也是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的主要参加单位。
研究院介绍
南京大学功能材料与智能制造研究院是南京大学依托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及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苏州校区首批建设的研究院之一,学院以功能材料研究为基础,研制核心功能器件,结合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及智能制造技术,发展系统化工程应用能力,致力于将研究院发展成为国际一流的新型工科集成创新平台和世界一流高水平工程人才培养基地。
岗位设置
依托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面向全球招聘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一流领军人才及青年拔尖创新人才。拟招聘长聘教授、准聘/长聘副教授、助理教授4-6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一)声、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
(二)微结构材料设计及数字材料
(三)声、光功能感知理论及技术研究
(四)数字增材制造与纳米极限制造
(五)先进能源光子材料与技术
(六)生物医用材料与诊疗技术
(七)极端条件先进测量技术
学科介绍
南京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是首批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的化工学科之一,并在2021年再次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学科建设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博士点。2021年,南京大学化学工程学科在上海软科世界一流学科全球排名中位列第37位,QS化学工程学科全球排名中位列第65位。学科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8人。学科立足于化学工程与技术一流学科建设,着力在精细分离技术、微界面反应强化技术、绿色催化合成技术、功能性环境友好材料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开发。学科各方向正在承担及已经完成近30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延长石油、神华集团、兖矿集团等大型、特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的应用项目。在微界面传质强化反应技术、面向工业节能减排的塔器分离新技术、新型清洁能源材料和器件等领域取得国际国内先进成果,多次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
研究院介绍
依托于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绿色化学与工程研究院将面向国家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围绕绿色化工过程、能源化工、智能化工过程等方向,开展高水平、前瞻性应用基础研究以及关键技术攻关,为建立清洁、高效、安全的绿色化工过程提供技术及人才支持。研究院的建设,是学校建设“化学工程与技术”一流学科的战略举措,研究院将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目标是将研究院建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创新高地和人才培养基地。
研究院依托的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建设有“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两个“双一流”学科以及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拥有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若干省部级科研平台。研究院将深度参与配位化学、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成为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通过与南京校区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发展格局来实现快速发展。
岗位设置
面向全球招聘化学工程领域一流领军人才及青年拔尖创新人才。拟招聘长聘教授、准聘/长聘副教授、助理教授4-6名。主要研究方向及学科背景要求包括:
(一)绿色化学工程:具有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工业催化、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分离过程、过程强化、过程集成等学科方向背景。
(二)低碳能源材料:1.具有太阳能、氢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及先进能源材料、器件与装备等学科方向背景;2.具有CO2捕集与转化相关的工艺、材料、装备等学科方向背景,可围绕“碳中和、碳减排”目标开展工作。
(三)智能化工过程:具有化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化工过程自动化、智能化、微型化、流动连续化等学科方向背景。
学科介绍
南京大学全球人文研究院由艺术学院牵头建设,外国语学院和文学院等协同支持。文学院与艺术学院是“中国语言文学与艺术”双一流学科群的共建单位。艺术学学科拥有教授14人(博士生导师11人),其中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1人、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2人、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2人。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始建于1917年,是国家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两度入选教育部一流建设学科。
研究院介绍
南京大学全球人文研究院是南京大学在苏州校区首批建设的研究院之一,面向艺术与科技、英语与国际传播以及全球人文的新发展,以培养融通不同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开展跨学科、跨文化和跨地区的综合性研究,着力建设一支国际化、高水平的学术团队。
岗位设置
依托南京大学人文与艺术学科的优势,面向全球招聘艺术学、人工智能艺术、跨文化研究、国际传播学等领域一流领军人才及青年拔尖创新人才。拟招聘长聘教授、准聘/长聘副教授、准聘助理教授4-6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一)数字媒体艺术
(二)人工智能与艺术创意
(三)艺术史论
(四)跨文化研究(英语专业方向)
(五)国际传播学
学科介绍
南京大学历史学科始于1902年建立的三江师范学堂国史科,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现拥有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三个一级学科,均入选江苏省优势学科;历史学、考古学、考古学(文物鉴定)三个本科专业方向。入选教育部“强基计划”和“双万计划”,系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中国近现代史为江苏省重点学科,该专业科研教学团队被评为江苏省学科优秀梯队,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考古学专业为江苏优势学科,品牌和特色专业建设单位。
学院介绍
考古文博与中华文明研究院是南京大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在苏州校区设立的新型研究院。研究院将聚焦中国考古学的前沿领域,积极探索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结合田野发掘、科技考古、数字技术、图像科学等,走多学科发展的人文与科技的交叉融合之路。全力服务于国家战略和苏州文明探源等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致力于考古学、博物馆学、文物学与文物保护的新文科建设,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着力提升南京大学苏州校区的全球影响力及美誉度。
岗位设置
面向全球招聘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领域 一流领军人才及青年拔尖创新人才。拟招聘长聘教授、准聘/长聘副教授、助理教授10-15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一)考古学
(二)博物馆学
(三)文物学与文物保护